跳到主要內容
:::
:::

教職員相關


【賴映秀、記者林芸丞專訪】

由國際事務處國際長升任為國際事務副校長,陳小雀說在過去四年國際長任內是扎實的基本功訓練。同仁之間的努力,讓她更了解國際化的細節,讓淡江變得更好:「感覺更有方向感,更知道如何去拓展。」

疫情期間,曾有2年6個月無法踏出國門,但她得意地說國際交流沒有間斷。「我沒有在等什麼時候疫情結束」,在她意識到疫情來臨時,她在原有的設備架上綠色布幕,用最簡單的設備與姊妹校作線上會議,馬上啟動遠距模式。因此,這兩年多來,仍陸續簽了20所姐妹校。

「疫情給我們省思,我們有專業,可以共同研發,服務在地,作出貢獻。」她舉今年為招收外籍生所舉辦的短期夏日課程為例,全球有130位學生來選修,除了姐妹校占95%,亦有新的生源。主題為「永續發展—台灣與世界」,透過非同步專業、語言,文化課程,及3場同步Teams線上會議,連結「 SDGs17:全球世界公民」,加入校友力量,拍攝林健祥的企業參訪,邀本地生共學。她說:「把世界引進來,我們也要走出去。」目前這個線上課程已加入教育部「大學聯盟深化數位學習推展與創新應用計畫」,她說未來還要加入更多的國家政策相關的計畫。

在推動國際化的工作上,她認為學校所有的發展政策,不論是校務發展計畫、深耕計畫,都是具有延續性的,有中、長程的發展,循序漸進。在國際環境改變快速,資訊爆炸、瞬息人才湧現的時代,人才需要的技能、知識都是一直在改變的,但終究離不開三化。淡江的國際化重視的培育國際人才,包括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、安排大三出國、提升和姐妹校的互動、提升外語能力跟國際接軌,都是本校努力的目標。

本校重視遠見雜誌的評比,今年亦較去年進步,在國際化相關指標上如何突圍?陳小雀認為可以在兩方向作努力:其一是境外生的招生,目前我們的境外生人數是全國第二,離第一名仍有100名的差距,這需要重新包裝,突顯淡江特色來著手。其二,她特別指出學生移動這方面。疫前本校每年有600位學生出國,現在好不容易又恢復了生機,但「新南向」這一方面的名額始終招不滿。她鼓勵同學勇敢走不一樣的路,讓本校學生出國人數能再突破。

「從淡江航向國際,在任何角落都可以發揮力量的世界公民,具有全球責任感、全球競爭力,只要學生有夢想就會去實現,跟人分享,擁抱世界。」她一字一句的說出她心目中所謂的「國際移動」定義來鼓勵淡江學生,並以本校校歌中一句歌詞作為期許:「『浩浩淡江』真的能夠『萬里通航』!」

【國際事務副校長暨全英語教學推動中心主任陳小雀】突破疫情 啟動遠距模式、萬里通航


置頂
2
Q&A
2017-12-02 14:26:58
您好,有關EMI全英語教學推動中心的問題如何聯繫提問?
頭像
2017-12-02 14:26:58
頭像
EMI全英語教學推動中心
歡迎您!
來到淡江大學EMI全英語教學推動中心
請將您的問題填寫至以下
感恩~謝謝您~